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会议活动

线下活动

查看更多

活动名称:

福建省生态环境项目成果发布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举办时间:

2022-06-19 09:00

活动名称:

海丝˙数字˙融合 第二届丝路云合作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组委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福建工程学院

举办时间:

2022-06-18 12:00

线上活动

查看更多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项目对接 查看更多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推荐企业 查看更多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人才服务

陈明福

导师类型:技能辅导类服务项目:开业登记,工商咨询,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技术咨询

简历及特长:

发表论文15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主编教材4本,主持省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4项,主持福建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2门。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业人才评价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泉州市创业导师、刺桐科技传播学者、泉州市、晋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泉州市工匠工作室领办人。泉州市科技咨询与服务专家、泉州市交通物流业专家、全国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专家。获得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创新大赛银奖;获得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铜奖;获得韩国首尔国际发明展金奖;获得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创新技术大赛金奖;获得第二届全国微课大赛二等奖;获得福建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获得全国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大赛二等奖;获得中国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获得中国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入选泉州市技能大师、泉州工匠及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李晓烽

导师类型:观念引导类,政策指导类,典型带动类服务项目:创业策划,市场分析,技术咨询,其他

简历及特长:

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就职于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农业生态园区经理,期间成功协助企业申创(本人负责材料撰写及主题汇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3月—2010年7月就职于原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担任辅导员(期间所带班级获福建省先进班集体、省直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2010年8月—2017年6月就职于原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担任副科长、助理研究员2017年7月—至今就职于福建商学院招生办公室助理研究员2015年5月——2015年7月借调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宣传处,协助审核全省高校招生章程。2017年4月至今兼任团省委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高考志愿咨询志愿者2019年2月至今兼任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生涯规划中心特聘高中阶段研究员2022年12月至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已获得职业指导师(二级)证书(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高校创业指导师证书(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颁发)

林小彬

导师类型:观念引导类,政策指导类

福建亚太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知识产权专家,从事知识产权行业10余年,主要从事专利的确权及维权工作,对于专利的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有丰富的经验。常年为闽发铝业、沪航科技集团、汉威机械、三联机械等知名品牌提供专利服务。

庄伟彬

导师类型:观念引导类,政策指导类

福建亚太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知识产权专家,从事知识产权行业10余年,主要从事专利的确权及维权工作,对于专利的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有丰富的经验。常年为闽发铝业、沪航科技集团、汉威机械、三联机械等知名品牌提供专利服务。

赖开慧

导师类型:观念引导类,政策指导类

福建亚太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具有利代理人和律师职业资格,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确权、行权和维权有着二十余年的从业经验,承办过大量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擅长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在探寻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渠道确保海西经济区广大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等问题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

郭文忠

专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职称:教授

简介:

郭文忠,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特级人才后备人选,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福州大学科技处处长和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点负责人,福建省网络计算与网络内容分析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卫星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政务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多个CCFA类和B类会议的大会主席和Workshop主席、国内外期刊客座编辑和专刊编委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论坛共同主席等。长期从事网络数据汇聚、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等各类项目20多项,累计经费达8000多万元,第一完成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CCF科技进步杰出奖等,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和软著16件,出版学术专著4部,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IEEE/ACM系列论文52篇,CCFA类期刊、会议和一区论文40篇。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和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于岩

专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新材料,新能源,化工,节能环保职称:教授

简介:

于岩,女,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环境材料先进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优秀教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分会理事、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现任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2007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出国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以第1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5件,获授权实用新型10件。2014年获得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于岩教授致力于以吸附材料为代表的生态无机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废固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等领域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部分成果通过与福建省大田县鑫城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源鑫集团和福建顺美集团等企业合作实现了产业化,经济效益显著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励;在生物废固的再利用方面,取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支持。代表性论文如下:[1]Weng,Z.;Li,J.;Weng,Y.;Feng,M.;Zhuang,Z.;Yu,Y.,Surfactant-freeporousnano-Mn3O4asarecyclableFenton-likereagentthatcanrapidlyscavengephenolicswithoutH2O2.JournalofMaterialChemistryA,2017,5:15650-15660.[2]Liang,Z.;Wei,J.;Wang,X.;Yu,Y.;Xiao,F.,ElegantZ-scheme-dictatedg-C3N4enwrappedWO3superstructures:amultifariousplatformforversatilephotoredoxcatalysis.JournalofMaterialChemistryA,2017,5,:15601-15612.[3]WuY,WeiJX,GuoS,etal.RecyclingBiowasteShellstoProduce0D/2DMn-CaNanostructureforEfficientTrace-levelMetalExtraction:ConfinedGrowthofNanosheetsandWellDispersionofQuantumDot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2017,5,20448–20457[4]ChongLi,QingjuanWen,MingzhuHong,ZhiyuLiang,ZanyongZhuangYanYu.Heavymetalsleachinginbricksmadefromleadandzincminetailingswithvariedchemicalcomponents,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134(2017)443–451[5]MingzhuHong,XiuWang,WeijieYou,ZanyongZhuang,YanYu.Adsorbentsbasedoncrownetherfunctionalizedcompositemesoporoussilicaforselectiveextractionoftracesilver.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313(2017)1278–1287[6]QiaolingMo,JinxinWei,KeyiJiang,ZanyongZhuang,*andYanYu.Hollowα‑Fe2O3NanoboxesDerivedfromMetal−OrganicFrameworksandTheirSuperiorAbilityforFastExtractionandMagneticSeparationofTracePb,ACSSustainableChem.Eng.2017,5,1476−1484[7]X.Wang,M.Hong,F.Zhang,Z.Zhuang,Y.Yu.RecyclableNanoscaleZeroValentIronDopedg-C3N4/MoS2forEfficientPhotocatalysisofRhBandCr(VI)DrivenbyVisibleLight.ACSSustain.Chem.Eng.2016,(4):4055-4063;[8]F.Zhang,Q.Wen,M.Hong,Z.Zhuang,Y.Yu.EfficientandSustainableMetal-freeGR/C3N4/CDotsTernaryHeterostructruesforVersatileVisible-light-drivenPhotoredox.Chem.Eng.J.2016,307:593-603;[9]W.You,M.Hong,H.Zhang,Q.Wu,Z.Zhuang,Y.Yu.Functionalizedcalciumsilicatenanofiberswithhierarchicalstructurederivedfromoystershellsandtheirapplicationinheavymetalionsremoval.Phys.Chem.Chem.Phys.2016,(18):15564-15573;[10]Z.Liang,Q.Wen,X.Wang,F.Zhang,Y.Yu.Chemicallystableandreusablenanozero-valentiron/graphite-likecarbonnitridenanohybridforefficientphotocatalytictreatmentofCr(VI)andrhodamineBundervisiblelight.Appl.Surf.Sci.2016,(386):451-459.[11]L.N.Xia,Z.P.He,X.W.Huang,Y.Yu.SynthesisandpropertiesofSmBaCo2-xNixO5+δperovskiteoxideforIT-SOFCcathodes.Ceram.Int.2016,(42):1272-1280.[1]2022年5月19日,所带头的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前沿与商业应用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公示名单。

杨程凯

专业领域:新材料,新能源

杨程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年加入福州大学,研究工作面向高效能源存储材料与化学,围绕“电极表界面调控和溶剂化调变规律”开展工作,在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相关工作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这些工作探究表界面结构构建、反应界面的化学相互作用以及表界面溶剂化调变规律,以期实现材料功能表界面理性设计与修饰调变的可能,对能源材料、能源材料化学、离子电池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1.提出了三元正极材料内部结构,并研究内部界面破碎规律,进一步研究缺陷扩散衰变模式,提出链反应机理并设计优化改进方案(J.PowerSources,376,200-206,2018,J.PowerSources,331(2016)487-494,EnergyStor.Mater.,2021,35:62-69,JournalofEnergyChemistry,58,2021,280-284.);2.研究石墨负极对锂氢共嵌入现象,提出了负极材料储锂新模式,进一步研究了含硫共轭材料对表界面沉积动力学调控,提出了锂负极超等角填充原理(Adv.Mater.2018,30,1704353,Adv.Mater.,2019,31(41),Adv.Funct.Mater.2021,2109112.)。3.拓展了电解质构造新方法,并给出特定溶剂化环境下的离子迁移动力学,并针对经典正负极材料进行改性应用(EnergyStor.Mater.,2022.4,46:605-612,Chem.Eng.J.,2021,422,ACSAppl.Mater.Interfaces2022,14,29,33392–33399,EnergyStor.Mater.Volume46,2022,Pages252-258,Chem.Eng.J.,Volume434,2022,134498,)近年来,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在Adv.Mater.,EnergyStor.Mater.,ElectrochemicalEnergyReviews,Adv.Funct.Mater.,JMCA,Small,J.PowerSources,JEnergyChem.,ACSAppl.Mater.Interfaces,Chem.Eng.J.,ACSAppl.EnergyMater.,Funct.Mater.Let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认可,并被报道。申请专利11项。

陈平平

专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高新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数字电视智能化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通信硕士点负责人,旗山学者,福建省杰青,2020年福建省百人团队专家,省级智库负责人,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在5G/6G通信等数据传输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和学术价值,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院士和IEEEFellow的引用和高度评价,其中在原模图编码的研究(5G通信标准的“卡脖子”芯片级信道编码算法),经近5年IEEE学术搜索,申请者在该方向的引用次数上是全球前十的研究者,助力该类码型成为5G通信标准R15-R18的物理层信道编码标准。已主持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自然青年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产学研专项)、以及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等项目10多项;第一/通信作者发表IEEE期刊论文30多篇,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2021IEEEmostpopular论文1篇(200万多篇排名第四),总引用次数1200多次,H10-index29;获批国际PCT专利2个,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个;任ISWCS通信分会组委会主席,JournalofElectronic、Commun.&Networks期刊编辑。奖项:获2019年广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福州大学为第一合作单位);2021国际会议IEEEISMICT最佳会议论文;2020年撰写《关于福建省xx芯片的发展措施与建议》智库报告获省委三位主要领导批示;获福州大学“曾亦容”奖教金,指导学生获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赛银奖,2019/2020“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挑战杯”金奖。服务:作为国地联合中心平台副主任,协助推进产学研转化,平台创产值超30亿元、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16,2017,2020)、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福州市留学创业支持计划一等奖等奖项。助力地方经济,孵化福州视驰科技有限公司(已融资3千万),作为课题组长调研福州市大数据委2021福州5G通信技术示范应用。

郑明魁

专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郑明魁,博士,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member,中国图形图像学会三维视觉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多媒体通信与编码领域研究,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实时移动视频通信系统中的率失真优化编码传输”、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于全新64位、8核处理器的移动互联终端SOC芯片的研发与应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视觉感知特性的高效视频编码优化方法”等。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先后主持了福建泉州天地星电子有限公司以及福建飞毛腿电子有限公司委托开发项目等。另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排名第二),福建省2014年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专项(排名第二),2014国家发改委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排名第二)、福建省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排名第二)、福州市产学研项目“H.264高清编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排名第二)等。在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等重要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已授权或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2019年指导研究生获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团队开发的超低延迟视频编码方案已应用于5G远程驾驶并在2019年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和第十七届中国海峡交易博览会成功展示。“基于64位8核处理器的移动互联终端SoC芯片”获得2019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3)。

陈博文

服务领域:未知服务项目与内容:未知

简历及特长:

叶倩倩

服务领域:其他服务项目与内容:未知

简历及特长:

蔡立库

服务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新材料,新能源,化工,轻纺,节能环保,采矿与冶金,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其他

陈琪

服务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6年3月起就职于福建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1月获得技术经纪人证书。营销策划自由撰稿人,推介创新科技产品。

林雨霏

服务领域:其他

艺术设计

查看更多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