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罗源湾开发区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厂区内,总投资2.6亿元的5G智慧管控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20年新基建工程名单,建成后公司整体钢铁生产率将提高15%左右,综合能耗下降5%左右。”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部长季志雷介绍。
宝钢德盛5G智慧管控中心项目的建设,是罗源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落实“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按照省、福州市的部署,结合罗源县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引导钢铁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实现增产增效,促进钢铁产业向千亿目标大步迈进。”罗源县领导介绍。
政策引领,技改有方向
近年来,罗源湾逐渐集聚起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集群。2017年底,宝钢德盛、闽光钢铁年销售额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2019年,福州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基地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打造罗源湾千亿钢铁产业基地”。
“我们瞄准‘扩能、提质、创新、绿色’重点方向,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头、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共同实施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罗源县工信局负责人介绍。
为此,罗源县专门成立促进钢铁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建立县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不断优化技术改造(含新建)专项奖励资金申报流程,并通过“政企直通车”制度,定期听取钢铁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新增项目用地等痛点问题。
此外,为配合钢铁产业发展建设需求,罗源县还加快推进不锈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由单一的“冶炼”服务向“冶炼+加工+流通+贸易”综合服务转变,做优产业发展环境。
政策树立鲜明导向,企业纷纷发力技改。2019年,罗源县技改投入增幅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排名福州市第一。
今年2月,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在产业用地规划、专用码头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并通过财政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为罗源湾钢铁产业送来了更大力度的技改政策“大礼包”。
优化服务,龙头做示范
钢铁产业链条长、企业多、范围广,是产业链协同水平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方向具有风向标意义。
近段时间,罗源县结合“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带头实施技改,成立专班小组全力助推宝钢德盛绿色精品不锈钢、闽光钢铁产能置换及配套等两个超百亿元钢铁产业技改项目复工复产。
据介绍,宝钢德盛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其第一个项目——1780毫米热轧生产线,预计2022年全部竣工投产,届时每年将生产包括400系不锈钢、优特钢等热轧卷417万吨,年产值可达350亿元。
“到时不仅产量增加、产值提升,还将串联起冷、热轧生产线,打通全产业链,极大增强市场竞争力,迈向国内领先的高端钢材制造基地。”宝钢德盛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闽光钢铁投资139亿元实施的产品升级换代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受疫情影响,项目工期滞后了一个半月,我们正在抢工期,争取把疫情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闽光钢铁总经理吴彩民介绍,到今年底,企业年产钢量将达300万吨,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
在龙头带动下,截至目前,罗源县已推动近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涉及钢研加工、机械制造等钢铁产业全产业链。
“钢铁企业技改完成后,罗源钢铁总产值预计将突破700亿元,距离千亿元目标再进一步。”罗源湾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链条协同,产业上台阶
同处罗源湾开发区、为产业发展持续输入电能的华能罗源电厂,作为钢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样大手笔实施技术创新。
“我们开发了国际首创的循环水潮汐变频控制技术,荣获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采用了6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创新及项目研发达31项。”华能罗源电厂副总经理林昇介绍,在创新成果助推下,电厂两台机组性能考核试验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为罗源湾钢铁产业的壮大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此外,技改中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还为罗源县催生出循环经济新业态。以福建德胜新建材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将充分利用钢铁和焦化企业的富余煤气,建设11条新型自动化生产线,主要从事建筑工业化技术材料研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打造我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试验基地。
政策引领、龙头带动、链条协同,罗源湾钢铁产业技改之路越走越有力。今年1月到4月,罗源县积极发挥工业技改项目“加速器”作用,推动工业固投增速继续排名福州市第一,不断向“千亿钢铁企业产业基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