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66万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96.2%;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有95%以上是民营企业。
民企是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有生力量,如何为其转型升级加油助力?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驱动技术创新等举措,对发展民营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给力技改项目
生产车间内,一排排卷绕机高速运作,智能落筒机器人在其间穿梭,将丝饼交给空中的智能天车,送往物检;二楼物检区,智能称重系统能辨别出每卷丝饼的细微差别,精确程度达万分之一;智能仓库门内,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机上发出指令,就能按订单安排备货,机器人自动取货,迅速出货装车……
这是近日记者在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通过技术改造,这家锦纶制造企业一改劳动密集的固有形象。
“我们已实现从接单、生产、检验、包装、入库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自动管理。”企业负责人付重先说,通过机器代工,企业减少用工550人,效率反而提升。“订单周期缩短40%,产品不合格率下降60%,优等率升至98%。公司的加工制造成本连续3年均下降6%,直接节约资金可达6000多万元。”
这样的技改项目,对一家民企而言,耗资不菲。从最初启动技改项目时简化审批手续,到进口设备时减免关税,再到资金补贴,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惠企政策。
据了解,除用好省、市企业技改基金和补助外,一项名叫“垫息贷款”的政策也十分给力。
记者从福州市经信局了解到,这项为工业企业技改量身定制的政策是由财政提供专项资金为企业垫付利息,待项目建成一年产生效益后再收回垫付资金。“目前,政策已撬动金融机构提供60亿元的贷款额度,很大程度上缓解民企技改投入负担。”福州市经信局有关人士表示。
普惠,是我省创新实施技改奖励的重要方向。相关政策提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工投产的技改项目,以完工投产前一年企业对财政贡献地方留成部分为基数,按企业对财政贡献地方留成增量部分的40%,连续3年实行以奖代补,拓宽了政策的惠及面,为更多民企减轻负担。
我省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强化技改项目融资,设立运作首期规模80亿元的企业技改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已完成首轮全额项目签约投放,签约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的社会资本投资比例超1∶30。
政策驱动下,技改项目在民营企业纷纷实施。2017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5673.1亿元,同比增长11.8%;今年1—8月,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7%,高于工业投资增速5.1个百分点。
多投多补加速研发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广大民企加快转型步伐,通过有效投资,驱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示范企业。
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中95%以上是民企,近年来,我省探索灵活有效的创新补助方式,让这些企业放手投入创新和科研项目,竞相走向产业最前沿。
“这几年,省里推出的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力度很大,除基础补助外,还按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度增加额的6%给予增量补助,鼓励多投多补,且补助门槛低,普惠面大,这对高研发企业非常实在的。”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项目申报负责人陈茗表示。
资金补助撬动下,联迪商用的研发费用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已占到公司销售总额的10%。目前,公司建设五大研究中心和两大器件研发中心,设立国内唯一的电子支付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开发人脸识别算法检测系统、收银机压力测试机器人等国内领先的测试检测设备……领先行业的科研投入,让公司的产品连续多年保持国内金融POS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成为我省的“单项冠军”。
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千家企业近两百亿元研发投入获补助,其中绝大多数为民企,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清算补助金额高达4764万元、2018万元和1637万元。
在这些受补助企业中,已涌现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62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4家。
当前,民企还成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民企项目既扩大我省工业有效投资,又拓展延伸了产业链条。”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认为。
据介绍,我省重点产业集群长乐纺织化纤、厦门光电、漳州农产品加工、泉州体育用品、三明金属及深加工、莆田鞋业、南平林产加工、龙岩工程机械及专用设备、闽东电机电器等均以民企为主。同时,通过民企的落地建设,又带动一大批企业在我省投资,如宁德青拓实业瞄准不锈钢产业链核心和缺失环节开展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甬金科技、宏旺冷轧、海利钢管等国内知名大型不锈钢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有力促进宁德不锈钢产业链从原料—冶炼—热轧—冷轧向下游深加工延伸拓展。
数据显示,通过民企对接会等载体,2013—2017年,全省共签约落地民营企业产业项目5829项,计划总投资3.34万亿元。今年1—9月,全省又新对接民企产业合同项目1182个、总投资5960亿元,其中制造业854个、总投资3590亿元,上汽集团配套、三安光电、青拓集团、三一集团、北京缘泰石油等一批产业链高端新项目签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