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科技基础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2-12-14

    “截至2022年9月,入驻管理单位249家,入驻平台资源总价值达50.10亿元……”在11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上,一组数据被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主任陈钢提及,其背后是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大仪共享平台)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供的坚实支撑。今年以来,四川加快探索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和工业设备共享共用新机制,及产业创新共同体新模式。目前,四川在国家平台开放共享的科研仪器数量达4215台(套),开放共享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

  对接企业需求 释放科技资源潜能

  “我省自2020年开始率先推进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两年来,平台汇集资源显著增加,进一步推进了省内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动。”陈钢说,从今年起,四川省将财政资金购买5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仪器全数对接国家平台,并投入资金对平台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改版。同时,将科技资源与高新技术园区和园区企业需求对接,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前我们新药研发后的测试周期都在一周左右,但中科院生物所天然产物平台提供的测试服务将这一周期缩短到1—2天。”谈到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成都先导药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天然产物平台利用高分辨率液质联用和核磁共振技术为新药测试构建了结构确定的DNA编码化合物库,让测试成本下降80%。

  作为四川省高新区科创服务公共平台“1+27+N”的专业技术支撑,大仪共享平台自今年6月改版后,已实现与四川省高新区科创服务公共平台单点登录、互联互通,整合700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除此之外,平台还进一步推进川渝两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两地平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等功能,整合和共享川渝两地大型科研仪器12096台(套),为区域协同创新工作按下“加速键”。

  加快开放共享 建立“全链条”资源服务平台

  “在开展增强草鱼‘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营养和饲料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时,我们正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而平台则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谈到大仪共享平台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说,团队成员将设备需求挂上平台后,不到一天就有几家企业积极响应。“我们利用了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的动物学科公共平台液相色谱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周小秋说。

  “平台建设中,将围绕一个基础信息数据库,依托资源管理单位、设备研发供应商、需求方资源等5个资源融合要素,开展N个行业专业领域的推广运用。”陈钢说,目前大仪共享平台已逐步建立“1+5+N”的全链条服务型科技资源平台体系,并聚焦企业实际需求,集中精力重点汇聚科研仪器、工业设备等三方面创新资源,推进服务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聚源双进”园区活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布局。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的《成都行动宣言》同时发布。陈钢表示,按照部署,未来四川平台将加强同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合作,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开放共享格局,加强平台推广运用。同时,平台还将突出抓好成渝协同创新“十个共同”,加强与重庆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完善川渝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政策和融合发展机制,为川渝科研工作者、科技型企业在基础研究、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融合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