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创新全面跃升 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2-09-05

    9月1日,记者从中共北京市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北京”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实现了深刻转型,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技创新全面跃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北京始终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抓落实,着力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的中坚力量。我们把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大力度支持、高强度投入、全方位保障,这几年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表示。

  十年来,北京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主要指标实现了“6个翻番”:全市研发投入翻了一番多,从1063.4亿元提高到2326.6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了两番多,从33.6件提高到185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多,从2458.5亿元提高到7005.7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三番,从0.33万家提高到2.76万家;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翻了一番多,从2.45万亿元提高到8.44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了三番多,从1139.2亿元提高到10866.9亿元。

  按照国家统筹布局,围绕信息、生命、能源3个领域,北京着力打造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进入运行建设阶段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加速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通过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怀柔已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全方位支持高精尖原始创新突破,十年来,北京全市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翻了近两番,从2705件增加到10358件,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直面科技创新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北京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针对“从0到1”顶尖人才不足的问题,实施海聚工程等人才计划,出台了“国际人才20条”等政策,建设了8个国际人才社区。针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急迫问题实施“雏鹰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向青年人才培养。建立了“揭榜挂帅”“赛马竞优”和科研经费包干等制度,更好地推动合作创新、联合创新和“从0到1”的突破。针对长期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出台了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可以个人拥有,从法律上确保创新者合法获得成果转化收益。针对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专门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更加注重投早投小,80%投向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阶段。

  目前,北京科创企业有八成是硬科技企业,创新质量大幅提升。去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00亿元,其中74%向外埠输出,有力带动了全国其他省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现了北京的创新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我们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持续增长,去年在全国占比达15%。”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介绍。北京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成11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集聚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42家,约占全国一半;5G+8K技术应用让超高清冬奥盛会惊艳世界,文化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实现收入占文化企业的比重达67.8%。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崔述强介绍,北京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协作,推动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2014年以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90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760亿元。聚焦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主导功能,北京着力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华夏银行等一批市属企业相继落户,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约1.7万家。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