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327万亩,占泉州市近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77%。近年来,安溪在认真总结山长制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林”的主题、“长”的关键、“制”的核心,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好“加法”,高效率扩绿增绿。滚动实施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方位厚植生态基底。“乡村+绿化”。大力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和乡村风景林、公园、景观带建设,全县累计实施乡村绿化项目104个、乡村公园23个,创建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31个。“茶园+绿化”。在全国产茶县最早提出“退茶还林”,全面推动低海拔、高坡度等不适宜茶树生产区域植树造林,同时,接续实施茶园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建设模式,全县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公益+绿化”。探索创立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义务植树造林途径,在24个乡镇全覆盖建设义务植树基地,依托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打造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去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2.8万亩。
做精“减法”,高水平管绿治绿。通过删繁就简,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管理成效。减机制堵点。建立健全“林长会议、信息公开、督查、考核、部门协作”五项制度,并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将森林覆盖率、绿化造林、灾害防控、林业产业发展等转化为林长履职目标和考核指标。减管理断点。全县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870名,并将327万亩林地区划成459个网格,推动资源管护向基层细化、向源头转移,同时,从系统底层搭建“林长+”平台,打通林长、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五长”联动通道。减问题盲点。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县林长办、县“两办”督查室、县效能办等分级督查体系,分地区、分领域、分时段开展常态化督导监管。同时,将林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与组织、纪检、审计等部门共享,切实强化结果运用。
做优“乘法”,高质量活绿用绿。全力激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通、互促互进的乘数效应。“变绿为宝”促群众增收。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策划实施了“设施花卉、现代竹业(油茶)、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四大特色林业项目,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24.7亿元,直接受益群众达80万人。全县首个林业碳汇项目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网交易,预计将创造250万元的财富价值。“含新带绿”促产业转型。系统推动产业体系迈向绿色化、高端化。一手抓传统产业“焕新”,去年来,滚动实施闽光钢铁产能置换等67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8.65亿元,通过技术革新、管理更新,从根源上实现节能减排降碳。一手抓新兴产业“壮大”,高质量打造光电、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做实“除法”,高标准守绿护绿。统筹做好森林防灭火、病虫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各项工作。防火险。上足人防、技防等措施,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防线。人防方面:重点用好两支队伍:护林员。全县357名护林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管护。扑火队。扩容专业森林消防队至8支200人,实现乡镇、国有林场半专业扑火队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技防方面:利用“安溪铁观音1号、2号卫星”和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技术,依托“通信基站+高空监控+人工智能AI技术”,建设84个“智慧天眼”智能监测系统,投入使用25架无人机,形成“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防病害。科学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去年来累计清理松枯死木6.6万株,完成除治性采伐4955亩、白僵菌防治11.2万亩,推进松林改造7.3万亩,设置诱捕器2990套,收集松墨天牛成虫36万只。防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创新崩岗侵蚀区转化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的治理模式,常态化联合开展流域水库周边、沿路沿溪公路两侧等重点地区水保治理,全县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的21.6%下降到2021年的15.82%。
安溪将更加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奋力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