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做强做优中国制造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3-03-08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制造业是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民生的保障,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综合实力提升,科技是中坚力量。要强化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制造,夯实产业基础,切实做强做优制造业,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走上“部长通道”,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具备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制造业全面提档升级指明了努力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土壤

  制造业是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民生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何在?金壮龙说:“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重点领域成果累累。

  “非凡十年,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站稳世界‘C位’,屡创奇迹。”凌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远科技)董事长张凌表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诸多重点领域实现了可喜突破,但在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尚存在薄弱环节。

  张凌以凌远科技正在攻克的难题为例:“国产隧道掘进机刀具在材料、刀具集成制造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刀具产业链国产化,可满足市场上各式隧道掘进机的需求。但由于材质和工艺受限的原因,在一些方面还不能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如何破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突破一批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被列入相关部门及各创新主体任务清单。

  扎牢制造强国发展根基

  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发展的地基,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

  “在制造业发展中,重大技术装备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产业基础起到‘立地’的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产业基础和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代表着工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的水平,做强做优制造业就要能“顶天”可“立地”。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为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基础产品;创建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依托龙头企业、转制科研院所,长期稳定地支持开展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以及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带动市场社会资本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为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品需求,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体系化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努力突破一批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金壮龙指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它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金壮龙表示,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强顶层谋划,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意见,锁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我国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打造专精特新有生力量

  中国制造要锚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的目标,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产业基础能力再造的重要依托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有生力量。

  如张凌所言,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

  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2年3月,专精特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7万多家。

  在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及专业服务商的合力支持下,一大批我国着力培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极强的创新活力和研发能力。它们不以产量规模制胜,而以独门工艺、技术成为制造业某一细分市场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我国盾构机领域的发展中,就有专精特新企业的影子。从1953年中国引入第一台盾构机,到如今全世界争相抢购中国制造的盾构机,从完全不能生产到国产化率达到90%,中国盾构机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张凌介绍,一台盾构机包含上万个零部件。刀具刀盘的设计研发,一直是盾构机国产化的重要课题。2002年张凌组建技术团队攻关并生产国内隧道掘进机(TBM)配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刀圈,并大幅度降低了刀圈的制造成本。如今,凌远科技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张凌投身隧道装备制造业20年,尤其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整体提升的关键。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