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福建省三明市传来喜讯。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与三明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表了克隆全国首例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这一重大进展。
8月14日,记者从三明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在该局推动下,三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三明市农科院加快创新发展十条措施》《推进三明市农科院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支持作为全市六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的三明市农科院,围绕水稻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扎实开展新品种研发、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工作,助力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为保障全国水稻用种安全、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该研究在三明市农科院发现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团队成功克隆了水稻第一例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SDGMS,也首次发现核糖体失活蛋白参与调控水稻发育和抗性的平衡。
据悉,该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种质资源是三明市农科院在福建省尤溪县两系不育系育性鉴定田中发现的,经三明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黄显波团队初步研究,该突变株与以往报道的显性核不育基因有明显差异,不育性稳定彻底,柱头外露好,雌性育性不受影响,在水稻育种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此,三明市农科院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的种质创新了水稻育种的技术方法,并以其为载体,设计出目的基因的转导以及轮回选择的育种方法,先后选育出优质水稻种质资源27个,其中“明轮臻占”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品种,也是迄今为止福建省获得最好名次的香型优质稻品种,以“明轮臻占”为恢复系配制的优质稻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现已达12个。
据统计,三明市农科院已先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4项,获科技经费支持2790万元;获审(认)定水稻新品种61个,申请品种保护个数30个,累计推广水稻新品种面积达300万亩,新增产值达1.5亿元以上,直接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
“近年来,三明市科技局始终把推动水稻科技创新放在科技创新的突出位置,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及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方面全力支持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为三明市水稻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全市有30余个水稻领域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累计获800余万元经费支持;3项水稻领域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培育水稻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同时,建成“三明市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明市杂交水稻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水稻领域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先后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08人次、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23组次服务稻种领域。
目前,三明已稳居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2022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1.8万亩、产量6800万公斤,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