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厦门的宁静,新增本土病例持续数日增长。仅10天后,疫情发病曲线迅速下降,社区传播链条被彻底切断,所有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次密接接触者都纳入了管控视野。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国家工作组专家代表评价,与以往疫情相比,本轮厦门疫情下降速度很快,基本在一个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信息化作战为科学精准流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市科技战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企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用科技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为厦门战胜疫情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推广创新科研成果应用于防疫场景
疫情防控中,无论是筛查还是流调都是跟时间赛跑,每快一秒,病毒传播的风险就少几分。但面对线索复杂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庞杂的城市级海量数据,如何精准作战?厦门本土企业美亚柏科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以一张图动态全景复现城市,确诊人员、隔离点、医院、检查点、高危区域等情报,轨迹清晰,一目了然。
这样的高科技应用在此次厦门疫情防控中非常多见。疫情期间,厦门市科技局鼓励和发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疫情防控创新成果的应用,引导一批自动核酸提取仪、消毒消杀机器人、疫情AI小助手等创新科研成果用于现实场景,为疫情防控争取时间、节约人力。
通过科技局牵线搭桥,厦门星速机器人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用于公益消杀,全程无接触、无残留、无侵蚀,为服务对象大幅减少人力操作成本,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博迪泰生物、美林美邦等体外诊断企业暂停出口生产,将人力及产线全部投入病毒采样管的生产中,有效保障了厦门核酸采样管供应;安普利生物调用大型全自动核酸提纯及荧光PCR分析系统用于提高厦门核酸检测效率。
厦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入抗击疫情的爱心队伍中,也让创新科技成果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并发挥作用。
推动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火速立项
疫情发生后,厦门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走访多部门,在充分调研并征求专家意见后,围绕大规模筛查及高并发处理系统、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设备与试剂、中医中药防治应用、新冠特效药研究五大方向,启动一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开通“绿色通道”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首例病例出现后第六天,第一个应急攻关项目“新冠病毒自测技术的实效性研究”就完成了评估立项。随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T细胞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产业化”等8个应急攻关项目相继立项。
本轮疫情期间,厦门科技局收到新冠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110多项申请。负责项目申报辅导的厦门市科技局社会处陈小农说:“全市相关企业一呼百应纷纷加入城市抗疫中来。”
厦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这批科研攻关项目的评估不仅立足解决当下需求,还着眼于未来培育壮大应急产业,工作人员还将对此次未立项项目继续跟踪调研,适时遴选立项。
勇当战疫先锋 科技人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半个多月里,厦门市科技局系统有125人下沉村居一线参与抗疫,占全体职工六成。大家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基层抗疫提供智力支持。
骆磊、黄薇等7名科技局同志接到负责海沧区新阳街道远东之星隔离酒店防疫任务后,面对设施陈旧、缺少人员、隔离点改造等现实情况,迅速研究并实施酒店改造方案、还引入消杀机器人、测温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等4大类20种科技防疫产品进驻隔离点,调用科技产品守护一线安全。
“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尽管开口!”作为同安五显镇下峰村挂钩市直领导,厦门科技局副局长曹伟民主动对接安邦(厦门)生物科技、京厦同安人爱心互助联盟、厦门立马耀网络科技等爱心企业、机构捐赠物资,以解基层抗疫物资急缺的燃眉之急。
曹伟民说,广大科技人才深入一线抗疫,一些博士选调生、老师等智库力量迅速建立起人口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在一线开展筛查工作,为厦门科学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