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再造 产业焕新

信息来源:福建日报更新时间:2023-10-07

存量土地提质增效行动如火如荼,三大主导产业链条愈发强韧,一个个科技“小巨人”茁壮成长……成立25年,漳州长泰经济开发区以空间再造破题制约瓶颈,以创新举措引领发展质量,走出一条提档升级的突围之路。

去年,长泰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名次上升22名,位居全省前列。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长泰经济开发区,探访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盘活存量,告别低效过去式

在欧宝贝童床生产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在工地上往来穿梭。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厂房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投产后,年产值3亿元以上,每年税收可达1000万元以上。“多亏了开发区协助我们盘活了约60亩闲置土地,我们才有足够空间进一步扩大规模。”项目负责人张小芳说。

成立25年,开发区发展正面临土地资源紧缺和大量空间闲置利用低效的矛盾。

路该怎么走?长泰经济开发区的答案是空间再造,向存量要增量。

空间再造,首先要摸清家底。去年,开发区根据产值、亩均收益、企业荣誉等,建立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对园区261家企业进行分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序列企业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拆旧建新、技改扩建、司法拍卖、多元开发、盘活闲置、“厂中厂”整治等差别化措施。

为确保土地高效集约利用,长泰区出台政策,从严把控项目准入条件、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引导优质企业并购或租赁闲置厂房,对同时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新增工业项目予以一定价格优惠;对拟落户企业的产业、税收、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相关指标设置了门槛。

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一些“后进”企业开始纷纷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不少“僵尸企业”占用的低效用地得以腾退,为优质企业、重点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要算好土地的产出账、空间账和经济账,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自我革新。”长泰经济开发区企业管理科负责人吴涛说。

2022年,长泰经济开发区累计盘活闲置厂房的企业18家,占地300多亩,预计新增产值36.43亿元,新增税收5700万元,改造“落后整治类”企业23家,“倒逼建设类”企业2家,共占地1938亩。一季度,长泰经济开发区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41家。

靶向招商,链式发展进行时

提升园区产业的造血能力,不但要腾出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做好“后半篇文章”。长泰经济开发区以漳州市“9+5”产业集群为指引,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我们计划将厂房建设成标杆工厂,为上下游企业的入驻做好充足的前置工作。”在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中,立达信代工事业部负责人汤茂平介绍,园区中的F11厂房目前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为了吸引更多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进驻,为企业带来更多竞争优势,立达信共投入25亿元,建设厂房、研发大楼、员工活动中心等。在企业大力投入的背后,是开发区“链式招商”的加持。

“招商得讲究‘章法’,要看企业的上下游缺什么,需要补什么。”长泰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金木看着手里的表格说。这份来自立达信的“订单”,里面详细列明了目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在本地无法获取的结构部件以及相关生产厂家,这份清单也是开发区下一步的招商方向。

企业“下单”,园区招商,源于《长泰区三大主导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全面推行主导产业“链长制”,以“建链、补链、强链、兴链”为原则,引导产业上下游、左右链集中集聚、链式发展。

“链式发展就像铸造齿轮,带动长泰的三大主导产业滚动前行。”王金木告诉记者,像立达信这样的龙头企业,就是其中的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吸附力,延展上下游企业,构筑完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链条“输血”,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也引领上下游企业提升。

目前,立达信已带动原料供应、生产配套等10多家企业落户长泰,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2022年,长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23.33亿元,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以三大主导产业为抓手,通过链式招商有针对性地壮大产业链条,让产业在园区内形成‘内循环’,增强企业的‘造血能力’,推动整体高质、高效发展。”长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戴聪华说,截至4月份,园区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129.8亿元,进一步补齐了生产链条。

培优育强,转型升级正当时

空间再造不仅要引产业之“凤”,更要看增量、拼质量。

“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8月份,尽管公司已经处于满负荷生产,但产品仍供不应求。截至4月底,公司产值约2000万美元。”近年来,开发区的东方醒狮储能电池有限公司成了业界“顶流”,公司生产部长林善安介绍,他们是全球最先拥有大容量水性锂子动力电池发明专利的公司。

纵横市场的实力,缘于持续多年的技术创新。东方醒狮人事经理丁琴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我们创新发展的信心。在开发区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了材料开发、电池设计、电池工艺、电池应用、用户需求等一体化研究策略。”

在长泰,有越来越多企业和东方醒狮一样,在产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它们有着共同的标签——“专精特新”。4月底,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3年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第一批),其中长泰经济开发区6家企业入选。

近年来,长泰区格外注重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制定出台《长泰区关于培育壮大光电照明产业若干措施》《长泰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长泰经济开发区已有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今年将突破100家。

为了让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近年来,长泰经济开发区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着力优化提升园区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坚持三大主导产业‘链长制’,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每条主导产业链至少与1所‘985’院校进行产学研对接,深化产城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产业、企业、人才集聚,加快打造千亿产业园区。”长泰区委书记胡滨说。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