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是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6·18”“五天盛会、常年对接、永不落幕”的工作机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专注主业、创新发展,成为行业佼佼者。
匠心筑梦,挑战航天新材料
★2016年“6·18”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的院士专家交流协会,已成为院士专家与创业创新者的纽带,目前加盟入会院士达218名。
“我们自主研发的杀菌新材料具有安全、环保、高效、耐用等特点,可有效祛除650余种细菌,产品性能经过中科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并与国家载人航天相关单位进行对接,计划于2020年前后搭载上天。”石狮市星火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兴星告诉记者。
一家中小民营企业,是如何跻身高精尖航天新材料领域的?
2003年,陈兴星将自己办了十多年的铝材氧化厂登记为石狮市星火铝制品有限公司,开始创新发展。他一边招募科研人才,一边积极向国内外专家学习,掌握了先进的铝材氧化技术,并成功解决氧化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问题,不久后入驻石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3年,他们攻克多项国际性难题,创造性研发出“抗菌耐腐蚀型铝合金”等功能性产品,成为我国金属抗菌技术领域的有力填充,获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单项奖——创新成果奖”。
为更好为福建广大中小企业对接高层次人才,2016年“6·18”展会期间,省院士专家交流协会成立。首次参展的石狮星火被协会相关负责人关注,受助对接国家航天、军工领域的专家。
2017年,石狮星火与载人航天微生物防控技术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型航天材料研发。2018年11月,新型航天材料研制对微生物感染防控圆桌会议在石狮星火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总指挥朱枞鹏,副总指挥王正义等中国载人航天和微生物领域重量级嘉宾参加。
“航天器和空间站在外太空受微生物感染腐蚀,导致设备故障、平台失效和密封性下降等风险时有发生。在中国载人航天和国家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成功研发出抗菌铝合金新材料,先后通过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权威机构的检测,具有抗菌、除异味、耐腐蚀等功能,产品高效稳定、使用寿命长,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民用家居、电子电器等领域。”陈兴星说。
而今,石狮星火已成为我国金属抗菌新材料领域的一匹“黑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27家单位联合建成世界首个微生物数据中心,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公司产品纳入医院建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
陈兴星这位专注铝合金产品研发30年的“泉州工匠”,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咖,先后捧得“中国企业研发创造奖”“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奖”,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技术奖”“俄罗斯议会国际科技合作奖”等殊荣,还参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主持编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抗菌知识手册》的编写工作。2018年4月,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他受邀参加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与航天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们共同探讨航天领域技术发展和专业前沿热点问题。
“依托‘6·18’平台,我们密切跟踪国际前沿,加大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已获得专利30余项。目前,正与格力、美的、创维等国内知名电器企业洽谈项目合作。”陈兴星表示,“我们计划与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全国首个航天生物领域的合作平台,打造抗菌材料研发和制造龙头,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航天产业园区,为泉州乃至福建的经济发展增加新的驱动力。”
专注环保,成就“科技小巨人”
★截至目前,省招标采购集团2015年发起设立的“6·18”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已募集资金10亿元,投资项目14个,有力推进了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
废旧的沙发、床垫、衣柜、桌椅……这些大件垃圾,处理起来令人头大。在厦门,你只要点开APP,就有人上门回收处理。
厦门市思明区大件杂物处理中心,只见一张废旧床垫随着输送带送入破碎机,粉碎十几秒钟后进入磁选工艺,将其中的铁丝等金属分离出来,剩下的碎木、碎布等被运往垃圾发电厂焚烧。该中心成套设备,平均一小时能处理50个床垫或沙发。
垃圾填埋场被称作“地球的毒瘤”,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还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在漳浦,上月投用的陈腐垃圾处理厂,正化腐朽为神奇。
在虎炉坑占地185亩的垃圾填埋场,只见陈腐垃圾由铲车送到传送带。初步分拣后,一台大型设备将其“一口吞下”,经一系列筛分后“兵分三路”:腐殖土、可燃物、惰性物质。腐殖土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园林绿化,可燃物则被送到焚烧电厂,以砖石瓦块为主的惰性物质将作为建筑辅料用于路基回填等。整套设备每天可处理垃圾500吨,预计一年内可将这座约10.5万立方米的垃圾山全部消灭,场地可封山育林或作公园开发等。
这些“能干”的垃圾处理设备,均产自“6·18”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环创科技总部大楼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固废处置系统,突显这家我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创新实力:生活垃圾MBT处理系统、陈腐垃圾处理系统、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厨余/餐厨垃圾/有机固废处理系统、水下固废破碎及打捞系统,以及分别处理废旧轮胎、电子垃圾、废旧塑料的资源再生回收系统……这家专注于固废处置及服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上百项国家专利,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国内外600多个环保工程项目。
“近几年,我们通过‘6·18’平台,我们对接了资金、项目,获得人才支持,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环创科技董事长郭子成表示。
2017年,为增加研发投入、加快项目落地,环创科技亟须增资扩股,增加流动资金。“6·18”展会上,企业被“6·18”基金一眼相中,投资入股。去年展会期间,双方又签署合作协议,发挥省招标集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环创科技的宏观指导、市场开拓。
2018年“6·18”海洋专场对接会上,环创科技与揭牌成立海洋研究院的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签订《近海流域海漂垃圾资源化利用装备研发与系统解决方案》,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去年,环创科技参与承担国家科技部“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与智慧环卫关键设备”课题研究,负责针对湿垃圾、可回收物的源头智能识别与质量评判装备的研发。上月,环创科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合作组建了“环保先进装备制造”院士工作站,将在系列关键装备研发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完善与优化现有系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而垃圾的末端处理决定了前端垃圾分类施行的效果,我们将更好借助‘6·18’平台,瞄准城市固废垃圾处理这个万亿元级行业,做强做大。”郭子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