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是一个新提法。”10月19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要求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把做强放在第一,同时加了做优的要求。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在欧阳日辉看来,这代表我国对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优”是对近一年来治理数字经济的总结提升,回应了市场对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质疑。“做优”的具体体现在于,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能损害群众利益、老百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要有获得感。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基础更牢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自立自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可以让数字经济“根深叶茂”。
对此,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曾表示,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统筹锻长板、补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加快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领域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建设高水平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繁荣开源生态。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和5G应用创新行动计划,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培育产业生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我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认为,首先需要加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技术应用链条设计好;然后通过政策引导,从战略意识、技术理解、案例分享等多个方面帮助传统产业建立系统化的认识和能力。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看来,来到“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在生产端发力,需要有广泛的全球链接、数据聚合、协同创新,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中抢占先机
习近平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不遗余力加强在数字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布局,谋求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如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所言,每一次产业技术的兴起,伴随着新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带来传统利益格局、产业体系、制度文化的重构。
欧阳日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数字经济定位于“事关未来”,发展数字经济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要站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站在抓住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中的机遇的高度,要站在发展数字经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的境界。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入数字文明的重要关口,首先要解决数据呈现、数据流动和数据高效治理的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赵大春说,“在这个时代,传统产业通过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的重塑实现转型;民生领域通过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的提升推进普惠;新兴业态通过产业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数字素养是发展数字经济重要基础
习近平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对此,欧阳日辉表示,既懂行业又具有数字素养的数字技术人才,将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素养,不仅是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数字生活、数字文化体系的重建。提高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数字素养,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富裕、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王恩东认为,相比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使用者,对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的认知要更低。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引导,通过树典型、强培训等手段,加快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普及,从而全面实现数字化、智慧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