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6项农科成果寻找市场“合伙人”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2-09-19

    在当前国内旱地优质小麦品种非常稀缺的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宋健民将拿出酝酿多年的国审新品种“济麦52”参加拍卖会,“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与“旱地品种”两大标签让人们对其充满期待。

  “济麦52”是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即将亮相的26项农科成果之一。9月15日,山东省农科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于10月底举行的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情况,对遴选的26项农业科技成果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寻找市场“合伙人”。

  科技日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上述26项成果涵盖了作物、检测、农产品加工、农机、农药等领域。其中,作物新品种16项,新产品1项,新装备1项,软著2项,专利和技术6项。

  对农业大省山东来说,由科研院校主动发起的科研成果拍卖会,实属罕见。作为设计者,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认为,“任何实用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毕竟不是基础研究,就应该让市场去检验。”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2021年举办的两届农科成果秋季拍卖会上,61项成果拍卖总金额达2.22亿元,其中7项成果成交价过千万。有专家认为:科技成果公开拍卖,体现着科研工作者对成果的高度自信,对探索农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着力破解科研经济“两张皮”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前两届推出了拍卖成果的遴选与推介机制、农科成果价值评估机制、拍卖后的跟踪服务机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农科成果拍卖体系。”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杨英阁向记者介绍,与前两届拍卖会相比,第三届拍卖会突出了三大创新,即在成果推介方式上有所创新,更侧重于精准性,针对不同的专业人群开展分类、精准推介;在成果价值评估方式上有所创新,更加侧重于市场导向,将成本评估与市场评估相结合,更加真实地反映成果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拓展了拍卖成果类型,今年首次推出软件著作拍卖,推动了农业科技信息的产业化进程。

  成果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市场说了算。这是举办拍卖会的目的。

  疫苗研发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对于这一点,首届秋拍会的受益者——“猪圆环病毒2型、猪支原体肺炎二联灭活疫苗生产经营权”拍卖成果首位完成人李俊研究员有话要说。

  该成果在首届秋拍会成功拍卖后,团队联合生产企业进行了5个批次的中试疫苗生产,累计生产48.38万毫升。目前,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已下发了注册初审意见。同时,团队也已按照初审意见对注册材料进行了修改完善,对专家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了逐一答复,正在联合各企业进行新兽药的再注册。

  因为上述成果可以实现“一针防两病”的效果,同时能够抵抗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支原体肺炎感染,改变利用单苗对这两种疫病进行防控费时费力的局面,减少猪只的应急,显著提高猪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这些让企业和市场对该疫苗的上市充满了期待。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