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潭东澳海域,记者看到,连片的养殖网箱如同漂浮的田园,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些养殖网箱是新升级的,既美观又环保。”鲍鱼养殖大户念锦说。
平潭四面环海,周边海域水质良好,潮流流速高,水温、海水盐度等条件适宜,海藻资源丰富,能为鲍鱼提供新鲜、充足的“口粮”,使得鲍鱼长得又快又好,口感脆嫩鲜美。
平潭的鲍鱼养殖产业由来已久。《平潭县水产志》记载,早在1986年,平潭就从日本长崎市引入1000粒黑鲍苗种,并于大嵩岛试养成功,正式打开平潭鲍鱼养殖“新大门”。1994年,平潭创办鲍鱼养殖示范场,从台湾引进14.3万粒九孔鲍苗种,经过15个月的试养,这批鲍鱼成活率高达82%,最终产量2.1吨,产值达66.5万元。
尝到甜头的平潭人开始大规模养殖鲍鱼,陆续引进了黄金鲍、绿杂鲍、皱纹盘鲍等品种进行培育,平潭鲍鱼养殖业迅速驶上发展快车道。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渔民投身鲍鱼养殖业,平潭鲍鱼育苗场已发展至40多个,形成育苗、养殖、加工、流通等完整的产业链,年育苗量10亿粒以上,2023年全区鲍鱼养殖总面积1124公顷,总产量44081吨,年产值超20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平潭还通过打造地理标志、拓展鲍鱼加工产品等方式,打响“平潭鲍鱼”品牌,延伸产业链条。2021年,“平潭鲍鱼”正式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国字头”金字招牌。
“虽然这两年鲍鱼市场行情有所波动,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加持下,公司产品销量不降反增。”福建平潭鲍尚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告诉记者。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公司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包装精美的鲍鱼干、鲍鱼预制菜等礼盒,前来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平潭鲍鱼质量好,但要卖出好价格,就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王波说,公司已经建设了加工厂,通过对鲍鱼二次加工,拓展新的发展道路。
同样探索鲍鱼产业链延伸的还有念锦,他不仅推出了鲍鱼礼盒,还筹备建设鲍鱼主题馆。受到父亲鼓舞,儿子念翼鹏也回到家乡投身鲍鱼产业。“鲍鱼主题馆不仅有鲍鱼文化,而且有鲍鱼餐厅、主题住宿等。”念翼鹏说,“我们希望结合平潭旅游热,吸引更多游客在吃和住中,直观感受平潭鲍鱼的味道和文化。”
未来,平潭将加大力度推进海上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鲍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强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鲍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生态效益,为平潭鲍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