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试水“1+6+N”模式 把技术成果聚起来、创业企业孵出来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0-02-19

    这是一个极具雄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划:把技术成果“聚”起来,让科技金融资本“转”起来,推展会赛事“办”起来,使产学研机构“联”起来,将创业企业“孵”出来。

  疫情当前,科技部门在与时间赛跑,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为一线提供科技保障的同时,也在积极做好复工工作。

  前不久,山东省济南市启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暨服务驻济高校院所行动,以省市共建的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挂牌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业态培育服务为支撑,集聚驻济高校院所优质资源,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平台(即“1+6+N”成果转化新平台)。

  自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后,这是济南市破解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最新动作。“1+6+N”成果转化新平台有何特色?又如何运行?

  对症下药:依靠平台,挖掘宝库

  “1+6+N”是什么?济南市科技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以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1”为核心,“6”项服务为支撑,服务“N”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

  科技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1”是新平台赖以依靠的资源。这是一个全国量级的资源库,亟待挖掘。其中包括各类中介服务会员1000余家,PE、VC、战投、产业投资者等在内的数十万户各类投资者信息,3000余家国企资源,全国100余家产权交易机构及各类资产资源专业市场。“6”项服务是挖掘这个“宝库”的手段,包括挂牌交易服务、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园区落地服务、技术经纪人培育等。而“N”为服务目标,是所有努力的落脚点。

  这是一个极具雄心的规划。按照济南市科技部门的想法,目标是支撑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聚、联、转、孵、办”的局面。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把技术成果‘聚’起来;利用15家签约园区,让科技金融资本‘转’起来;通过举办创业创新比赛、高新成果展会、技术成果推介会,推动将展会赛事‘办’起来;建立3000家省属大企业、5000家地市国资企业、52所科研院所联系渠道,使产学研‘联’起来;同时,300家评估机构,100家律所,1000余家 VC、PE,联合济南科技金融大厦评、审、贷机构,提供前端咨询服务,中端技术、资金、市场对接服务,后端产品推广服务, 最终将创业企业‘孵’出来。”

  为什么济南要打造“1+6+N”新平台?从短期来看,2020年济南面临着要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做出特色,做成样板的压力,反逼该市拿出更多尝试举措;从长期来看,作为一个普遍性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在济南也存在一些特有问题,需要更多努力:比如,济南产业发展整体实力水平较弱,驻济高校院所工科优势不强,大科学研究平台匮乏;济南的科技金融通道依然不畅,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同时,济南人才结构还不够合理,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此外,济南也存在政策落地执行弱化等等问题。

  破解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1+6+N”新平台便成为对症下药之策。

  有的放矢:高手入场,激活资源

  从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济南市政府所在地出发,上高速,一路往西,从崮山口下,展现在外人面前的是一座由十几所大学组成的城市,这是济南西部的“大学城”。长久以来,数以千计的科技成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入济南全境,落地到各个区县。

  济南西部大学城、东部大学城、济南市区大学群,共计49所高校、73万在校大学生、每年17万毕业生,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18家……相比其他城市,作为省会的济南“家底”厚实,但怎样激活资源,才能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对济南来说,这是一个既老还新的课题。

  两个月前,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吕建涛率队到该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市民来电,他们对市民来电的回复中透露了几项重要指标:2019年以来,济南市R&D(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6%,由全省第五跃居第一;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0亿元,一跃成为全省“状元”。而在一年前,这个指标是124.53亿元,还处于全省第2位。

  这一关键性数据飙升背后,是济南市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全链条”模式,这一模式助力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打通了济南经济成长的瓶颈。

  此前,“懂技术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技术”一直是科技金融面临的尴尬局面。但在济南科金大厦里,金融和技术交融结合,和谐共进。“评估、交易、投资、贷款、担保”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加上“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业流程、专项补偿、专门考核”的专业化运作,让手持成果的彷徨者看到了曙光。而上述服务和运作,也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科技金融运行的“全链条”中,每一环节都引入了国内外“高手”,以“政府+市场”的力量,寻求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从激活济南资源到激活山东省资源,尝到了甜头的济南市迈开了更大的步子,“1+6+N”新平台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找准痛点:梳理规划,扎实行动

  在“1+6+N”成果转化新平台启动时,主管科技的济南市副市长孙斌提的三点希望可谓精准。

  孙斌表示,希望平台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使之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窗口;希望平台在完善内容功能上下功夫,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吸纳更多渠道的成果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引进来”和“走出去”;希望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见效益上下功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转化水平,成为济南科技事业发展的“孵化器”“加速器”。

  孙斌副市长提到的“平台”,既是实体平台,也是一种平台思维,这对济南科技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去年,济南瞄准基础研究,成立由诺奖得主丁肇中为名誉院长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瞄准产业,成立“四不像”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样板;瞄准未来,规划“一廊六谷八平台”布局,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围绕高端人才、大院大所、大企业总部、海外创新资源四大板块做文章,引入国内外大院大所在济南设立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70家,与中科院合作也实现历史性突破……重量级平台引人才、做项目、兴产业,魅力尽显。

  2018年,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政府共建山东省技术交易中心落地济南,这为济南打造“1+6+N”成果转化新平台、新模式提供了雄厚的资源支撑。“抓住历史机遇,放大平台效应”成为济南的选择。他们明白,面对济南的特有问题,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还是需要将平台搭建好,将体制机制梳理好,将“一纸规划”变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1+6+N”中,“6”是关键,也是痛点。据记者观察,济南市已经在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挂牌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业态培育等六个方面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尝试,但搭建新平台,探索新模式,仍然不够,还需要更多魄力和实际行动。

  因为,新平台的目标是2022年,济南要争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向全省输出生态模式,成为全国重点区域技术交易中心。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