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重点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瞄准一个主攻方向、覆盖三大发展领域、聚焦四个全面强化、把握好五个方面关系。
孙好勤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
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
“作为国家层面启动的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确保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要行动。”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
基本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禽种业不断发展,但总体上长期处于散、小、慢的状态。从2008年到2020年,我国实施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覆盖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种。
“经过12年的努力,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孙好勤说,总体看,我国畜禽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基本解决了我国畜禽良种“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种源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畜禽种业必须再上新台阶。
“从我国畜禽种源保障看,黄羽肉鸡、蛋鸡、白羽肉鸭种源能实现自给且有竞争力;生猪、奶牛、肉牛种源能基本自给,但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个别种源还主要从国外进口。要不断满足新需求,就必须在国家层面统筹部署安排,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孙好勤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了总体部署,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及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孙好勤说。
重点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
孙好勤介绍,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重点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瞄准一个主攻方向、覆盖三大发展领域、聚焦四个全面强化、把握好五个方面关系。
“一个主攻方向”是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三大发展领域”是家畜品种、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五个方面关系”是注重把握好传承与创新、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自主与开放、当前与长远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孙好勤指出,“四个全面强化”是要全面强化自主创新,突出主导品种选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提高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要全面强化育种基础,开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测定,构建育种创新链大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支撑服务能力;要全面强化育种体系,以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为依托,支持发展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联合育种实体,提高核心种源培育能力;要全面强化企业主体,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