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商兴农”农产品电商报告——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公布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我省9个县(市、区)上榜。其中,安溪、武夷山、福鼎进入前五强,分列第1、第3、第4位。
这是一张令人骄傲的成绩单,说明我省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高。这份成绩显然来之不易。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发展农业的资源禀赋并不优越,唯有发展特色农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福建省一直以来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才形成了一县一特色的产业格局,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福建百香果等品牌更是在国内名声响亮。
良好的局面从何而来?来自于政府部门的高站位规划和全社会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回顾福建省特色农业产业的壮大历程不难发现,福建省特色农业产业腾飞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赋能。而实现技术赋能的群体,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科特派”群体。
比如,南平建瓯市锥栗产业,离不开詹夷生的奉献。建阳葡萄产业的壮大,著名农技专家谢福鑫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福建农业的今天;没有他们技术赋能,福建特色农业产业就难以创造今日的辉煌。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农业发展又一次增添新动能,还需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研究显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了农业投入品的精准决策、精准施用,单位节肥、节药效率分别提高35%、30%以上。更关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得以实现全链条监督覆盖,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舌尖上的安全”的时候,这无疑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
正是看到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福建省加快了农业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步伐。去年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等,大力培育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些前瞻性规划,奠定了福建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新基础。
方向已明,奋斗不息。虽然福建省农业产业信息化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全国先进省市以及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走好新时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相关部门要持续总结入选榜单地区的发展经验,坚持信息技术赋能的同时,加快创新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为特色农业发展插上新的腾飞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