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工信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旅游文体局:
德化陶瓷具有“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润如玉”的特点,被誉为“中国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着力做大日用瓷、做强工艺瓷、做精大师瓷,推动“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措施:
一、支持打造“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坚持以“世界陶瓷之都”为统领,聚焦培育壮大“中国白·德化瓷”产业,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开发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品时尚化、品牌高端化、制造数字化、生产绿色化、工艺标准化、资源集约化,探索创建海丝陶瓷创新试验区,推动陶瓷产业规模尽快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日用瓷、工艺瓷等优势领域及相关配套领域重点企业实施增资扩产,扩张先进产能,对陶瓷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的,按规定给予分档奖励。支持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开展兼并重组,对企业兼并重组重大项目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等前期费用和并购贷款利息按规定予以补助。重点围绕高科技陶瓷、陶土材料、生产装备、工业设计等环节,招大商、招大师、招平台、招大院大所,着力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并按规定给予招商前期费用支持。对引进龙头骨干企业设立的总部、区域中心及其他特别重大企业,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陶瓷企业申请专精特新企业,对掌握特色工艺、技术、配方,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评选中予以加分支持;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规定予以一次性奖励。支持德化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知名咨询机构对陶瓷企业进行诊断,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以陶瓷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加大科研力度,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支持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专项,着力解决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发功能性陶瓷、生物降解陶瓷、铁电陶瓷等,支持注浆、滚压、打磨等工艺的设备研制,对经认定属于首台(套)、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产品按规定予以奖励。支持建设陶瓷研发设计中心、快速打样中心、印花中心、陶土加工中心、原材料集采供给中心等公共平台,提升平台化服务水平。支持窑炉智能化、节能化改造,创新使用氢能、甲醇等新能源,推动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制定陶瓷泥料、釉色、智能装备、茶器具等标准,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建设福建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支持申报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支持建设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快速授权通道、维权通道。支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工作。
四、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发挥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作用,为陶瓷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帮助引进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品牌、作品。聚焦打响“中国白·德化瓷”品牌,鼓励整合赛事、论坛等活动,提升“何朝宗杯”中国(德化)陶瓷工业设计大赛平台影响力,生成更多高质量、个性化、可转化的工业设计作品。支持德化联合世界设计组织(WDO)举办世界陶瓷设计大会。支持陶瓷工业设计落地转化,并根据转化成果给予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陶瓷工业设计大数据库和“5G+设计瓷都”云平台。支持打造陶瓷3D打印共享服务平台,提升陶瓷产品开发水平与快速反应能力。
五、加快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实施技术改造,申报享受技改项目设备补助、技改融资贴息等政策。引导中科院泉州装备所、泉州哈工大研究院等院所,以及知名数字化系统集成商与陶瓷企业对接,提高注浆、滚压、上釉、成型等流程的数控化水平。支持建设陶瓷行业二级解析节点,对实现注册工业企业数超300家、标识注册量超3000万个、解析量超1亿次,且具备典型企业服务案例的建设运营单位按规定给予奖励。深化“5G+工业互联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陶瓷生产制造等各环节的应用创新,发展基于区块链、量子云码等技术应用的陶瓷数字藏品,对获评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和5G全连接工厂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发挥中瓷网络“爱陶瓷”等数字供应链平台作用,为陶瓷行业提供共享云仓、柔性定制等服务。围绕陶瓷工业设计、3D打印软件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参加工业APP优秀案例评选,支持享受软件业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专项政策。支持企业适应年轻群体消费特点,建设一批柔性化工厂,实行个性化定制生产。
六、铸造品牌拓展市场。统一打造运作“中国白·德化瓷”品牌,提升德化陶瓷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开设“中国白·德化瓷”专馆,加强运营维护,集中展示品牌资源,拓展市场。支持举办“瓷+茶”“瓷+酒”“瓷+商超”等“手拉手”对接活动并予以补助。支持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厦门等地建设德化陶瓷综合展示平台。支持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展会设置“中国白·德化瓷”展区,对展位、布展和办证等费用予以支持。支持德化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加陶瓷展会,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引导企业高端化生产,支持德化白瓷进入4A、5A景区以及高端酒店、宾馆等,提高品牌附加值。
七、培育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培育引进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德化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等专业人才。加强与台湾陶瓷艺术和人才交流,支持在闽台湾陶瓷艺术人才申报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发挥德化大师联盟作用,支持建设大师园,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做精大师瓷品牌,做大做强大师经济。充分挖掘“大师IP”资源,打造“大师IP+文创、产品、产业”模式。鼓励建设陶瓷技工学校,支持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类专业建成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探索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陶瓷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和本科层次人才。
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围绕“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日用化”,大力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打造“陶瓷+”生态圈。强化陶瓷企业与旅游、电商、家居、酒店、酒类、茶叶、化妆品等跨界融合,开发陶瓷小工艺等旅游“伴手礼”商品,发展寿诞、婚庆、乔迁、公司纪念日等定制服务,做精做细陶瓷工艺旅游商品。支持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支持德化联合国家、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在德化设立考古工作站。支持建设德化瓷非遗馆、博物馆、美术馆、当代艺术馆。加快建设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何朝宗公园等项目,做好“世遗文化+陶瓷”“世遗文化+旅游”文章。支持建设陶瓷文化观光工厂等,支持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九、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泉州市及德化县要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配套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连续三年(2023—2025年)、每年给予德化县1000万元专项支持,重点用于支持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市场拓展、招商引资、平台打造、管理提升等。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大师陶瓷作品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陶瓷作品价值评估机制和交易平台,支持担保机构、物流园区、博物馆等参与融资担保和作品监管,为陶瓷作品融资担保提供支撑。
十、加强行业引导服务。要建立挂钩帮扶机制,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开展“直通车”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建立健全陶瓷产业梳理分析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重点项目、重点市场等的研究指导,全面理清陶瓷产业链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发展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关键环节和突破点,在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平台载体、质量品牌、大师经济、文旅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并驾齐驱、高质量发展。
本政策执行期限为2023—2025年。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商务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