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眼中的“6·18”系列报道(七)

冠瑞生物:让一粒“有身份”瓜子成为大明星

信息来源:本站更新时间:2018-05-11

    编者按: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将于2018年6月17至21日在福州举行。多年来,“6·18”已成为福建企业项目合作、技术交流、资金导入、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可能。从4月27日开始,将持续推出企业家眼中的“6·18”系列稿件,和大家一起探索“6·18”为福建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企业家眼中的“6·18”系列报道(七)


    一粒来自闽西山城建宁县的瓜子,能产生多大的名气呢?在福建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oss林小红借力“6·18”平台,将它打造成为山城里的“大明星”,不仅走出了建宁,还推广到江西、四川、湖南。

    “6·18”搭台“皖蒌”种苗来建宁安家

    林小红是福建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她跟父亲、亲戚一起创办建宁县汇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正是她,在2012年将“皖蒌3号”种苗从安徽农科院引进到建宁这座闽西山城落脚生根。2013年,第十一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冠瑞生物还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对接,引进专家共同开发“皖蒌6号”吊瓜新品种。2015年第十三届“6·18”上,在建宁县当地农业、发改部门张罗下,安徽农科院与建宁县汇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科技转化成果合同书,引进全套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

    2016年春天,作为七代单传的独苗——“皖蒌8号”来到了建宁。后来的种植实践也证明,这个品种好生养、果籽大、抗病强,产量还挺高,真是“万千优点集一身”。

    林小红说,2016年,以建宁县为中心,“皖蒌8号”种植基地已辐射推广至尤溪、将乐、宁化、邵武、建瓯等地及江西省抚州市,种植面积达9300多亩。2017年,合作社在湖南、四川两地新增了1000亩的种植面积。如今,“皖蒌8号”知名度可高了,按建宁县农业局洪渊副局长的话说,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的“明星”产品。

    每年霜降过后,福建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炒制车间便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对瓜子进行农残检测结果合格之后,将瓜子加工成原味,奶油味或者话梅味。此后,经过礼品盒包装,贴上二维码,便踏上了新的旅程。

    瓜子身上的二维码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终端呈现。从2016年开始,在建宁县农业局的帮助下,8000多亩的瓜田以及公司炒制工艺车间都安装了摄像头,可视化信息接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如此一来,产地以及施肥、用药、除草,农残检测结果都是被一一揭晓。

    林小红心中的“生意经”

    林小红说,作为一个生意人,说好“吊瓜的故事”亦是商机。2017年,公司建立自己的网站,在淘宝、京东打造自营的旗舰店,打通电商营销的“最后一公里”。她还透露说,目前正在与江浙沪一些连锁餐饮公司商谈合作,与成都、广东一些食品企业、经销商洽谈产品深度开发。

    林小红算过这样一笔经济账:公司每年采购、加工400多吨瓜子,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按照每斤23元的保护价从农户处收购,加工之后推向市场的瓜子均价在每斤38元左右。扣除成本,当前瓜子深加工的附加值,约是每斤8元。她认为,这样的附加值不算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吊瓜全身是宝,林小红也在想着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她发现,青涩的瓜皮比成熟晒干的瓜皮能卖更高的价钱,怎么开发瓜皮,还得好好想想;她还发现,第二年生长的吊瓜根茎肥厚,产量比第五年大得多,而根茎能做成天花粉……目前,林小红正下着一盘叫作脱贫致富的大棋。

    种瓜得瓜“拔穷根”

    林小红说,当年创办建宁县汇丰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希望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建立无公害吊瓜种植示范基地,基地里的村民种植的吊瓜,公司全部保底回收,以此可以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经过多年耕耘,建宁县汇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版图”,早已越出闽西山城,辐射至三明市多地,甚至推广到江西、四川、湖南。在三明市境内,这个合作社发展了150多个社员,带动800多户农民种植吊瓜。2016年,单靠种植吊瓜,农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这些农户当中,有100多户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过去的一年里,一批种吊瓜的困难户,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林小红还有很多打算。她说,瓜子产品应再细分做精,进一步提升附加值,每年给农户的保护价必然要上涨;瓜皮、根茎药用价值高,千万不能浪费资源。

    对困难户来说,吊瓜种植的痛点,在于头一年的投入。根据测算,包括设施、种苗、施肥、喷药,每一亩瓜田的硬成本为3250元。之后,每亩瓜田成本将降至1800元至2200元之间;公司和合作社在设施、化肥、农药上推行批量采购模式,再分发给农户——这又压低了价格,节省了开支。林小红说,公司和

    合作社还推出了“扶贫套餐”:农户缺资金的,可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农户缺技术的,有专人帮扶培训;因病、因灾致贫的,可提前获得农资支持。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困难户,视情况可全免农资。

    55岁的王克昌种了30亩吊瓜,2016年收入十多万元,这比进城打零工赚的钱多了不少。建宁县困难户饶国华和林儒秀夫妻俩,就是靠着这些“扶贫套餐”种了20亩的吊瓜,2016年拔了“穷根”。林儒秀说,吊瓜一年一年种下去,好日子就在前头。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