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海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3-12-27

12月26日,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公司一间会议室内,该公司海上养殖负责人吴济红全神贯注盯着视频监控画面。

画面中显示的,正是距离青岛西海岸新区120海里的黄海海域。在那里,全球首座全潜式深远海智慧养殖装备——“深蓝1号”正静静漂浮着。其下的冷水团内,密密麻麻的三文鱼在深水网箱里竞相逐食。

“‘深蓝1号’所在的海域,是国家批复设立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低的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场。”吴济红介绍,今年5月,“深蓝1号”迎来大西洋鲑首次度夏后的收获,成功验证了三文鱼在我国全周期养殖的可行性。

用创新科技耕海牧渔

三文鱼是大型鲑鳟鱼类的统称,主要生长在高纬度寒冷水域。海水三文鱼国产化,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梦想能够成真,“黄海冷水团”是关键。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介绍,黄海冷水团是世界温暖海域少有的可用于养殖三文鱼的冷水资源。该冷水团属于浅源冷水团,20米至30米水深之下就是凉水,可用于鱼类养殖。此外,其溶解氧气还十分丰富,可保障鱼类快速生长。

这样的养殖环境,对养殖设备的要求之高无疑是空前的。2018年,通过产学研结合,“深蓝1号”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成,同年7月在黄海海域启用,网箱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年产能1000吨,突破了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具备鱼饲料存储与自动投喂、数字化监测与自动管控、养殖光控、水下补气、成鱼收集输送等养殖功能。

“今年,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了全国首个关于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加快推进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35年建成苗种繁育、驯化、深远海养殖、疫苗饲料、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高端海洋装备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形成较为完备的‘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百亿级产业链。”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

近年来,海洋牧场作为海洋渔业绿色生态发展先进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海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和科技支撑相结合,鼓励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新区已建设海洋牧场23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全区海洋牧场用海总面积达7600公顷,形成了竹岔岛—灵山湾—斋堂岛沿线海域青岛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10万空方以上。”隋俊昌说。

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激发“海”的活力、释放“海”的潜力,还要打出产业特色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纵深推进经略海洋,统筹推进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重点项目,海洋产业竞争力实现新突破。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能级迅速提升。

依托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了一批国字号船舶海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修造船为主,船舶配套以及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走进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厂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前不久,该公司建造的21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散货船交付。该船采用LNG、燃油双燃料推进,同时采用高效水动力节能装置。在LNG燃料模式下,该船的氮氧化物排放可降低25%以上,一氧化碳排放可降低3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20%,硫化合物接近零排放。

“北海造船将船型绿色化、智能化研发放在首位。LNG、氨、甲醇等新燃料技术方案均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氨燃料推进技术研发走在行业内前列。”北海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与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基地内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态势。

相关推荐
MORE